藏趣逸文

清华雅集

友情链接

香港苏富比11月大拍:500万以上级别瓷器欣赏
文章导读: 11月26日,漫长的香港苏富比秋拍系列之十一月部分将呈现两个重要古董专场,本次拍卖最重要拍品是一件以单品专拍和咨询价上拍的乾隆御制洋彩粉青地描金内狩猎图三元转旋瓶。被称为大清最牛督陶官的唐英的揣摩上意和取悦圣心方面可谓煞费苦心,将清帝国最富仪式感和象征意义的木兰秋狝以一种立体化的方式,动态呈现在别出心裁的三联瓶上,转动其中一瓶的颈部,镂空瓶腹内的三个内瓶都会跟着一并转旋,在本已十分复杂的陶瓷工艺中加入复杂的机械齿轮构造,前所未闻,实为炫技之作。唐英督陶景德镇御窑厂近三十载,三元转旋瓶可谓唐英毕生成就之巅,无疑是他所督造中最繁复、最雄心勃勃的尝试,或也是他督陶生涯最后一件巨作。本瓶烧造成功两年之后,唐英辞世,享年73岁,此三元转旋瓶遂成绝响。《中国艺术珍品》专拍重器云集,两尊体量巨大的明初宫廷铜鎏金密宗造像,皆来自荷兰菩提曼拏罗基金会,造像精工卓绝,为有史以来在拍场上出现的同类造像中尺...

11月26日,漫长的香港苏富比秋拍系列之十一月部分将呈现两个重要古董专场,本次拍卖最重要拍品是一件以单品专拍和咨询价上拍的乾隆御制洋彩粉青地描金内狩猎图三元转旋瓶。被称为大清最牛督陶官的唐英的揣摩上意和取悦圣心方面可谓煞费苦心,将清帝国最富仪式感和象征意义的木兰秋狝以一种立体化的方式,动态呈现在别出心裁的三联瓶上,转动其中一瓶的颈部,镂空瓶腹内的三个内瓶都会跟着一并转旋,在本已十分复杂的陶瓷工艺中加入复杂的机械齿轮构造,前所未闻,实为炫技之作。唐英督陶景德镇御窑厂近三十载,三元转旋瓶可谓唐英毕生成就之巅,无疑是他所督造中最繁复、最雄心勃勃的尝试,或也是他督陶生涯最后一件巨作。本瓶烧造成功两年之后,唐英辞世,享年73岁,此三元转旋瓶遂成绝响。《中国艺术珍品》专拍重器云集,两尊体量巨大的明初宫廷铜鎏金密宗造像,皆来自荷兰菩提曼拏罗基金会,造像精工卓绝,为有史以来在拍场上出现的同类造像中尺寸最大,体现了十五世纪初中国佛造像黄金时代的最高艺术水准。前中华民国国务总理许世英旧藏乾隆珐琅彩盌在美学上兼容中西,为有清一代珐琅彩瓷之冠;明成化斗彩果树双禽图高足杯更是一代名品,五百年来为世所珍。以下为本次拍卖估价500万港元以上重器,大家先睹为快。


清乾隆 御制洋彩粉青地描金内狩猎图三元转旋瓶(估价待询)成交价:4260万元

高22厘米 「大清乾隆年制」款

据录或制于乾隆十九年

来源:

姚昌复(通运公司总经理,1884-1963年)收藏,纽约

William H. Whitridge(1849-1936年)收藏, 巴尔的摩,马里兰州

纽约帕克.博内艺廊,1939年11月16-18日,编号171

美国华裔家族收藏

纽约佳士得1989年12月2日,编号383

92北京国际拍卖会,1992年10月11日,编号38

购于上述来源,此后家族传承


乾隆御制洋彩镂空转旋瓶,三元合一,机关精妙,鬼斧神工。镂空开光犹若窗棂,古木葱郁,交织如网,彩云弥漫,隙间窥见,皇家木兰秋猕行围。轻旋一颈,三瓶同转,丛林秀石间,梅鹿窜走、野猪跃逃、山羌飞奔,弓手快马驰骋紧追,如箭在弦,骑士掷矛,猎犬相随,喧腾热烈,一切跃然眼前,叹为观止。外施粉青,描金点缀,夔耳伴饰,更增富丽华美。



到了12年后的乾隆十九年(1754年),唐英再不必像早年一样,向君主证明自己,但要如何让看过各种稀奇珍宝的乾隆皇帝感到惊艳,难比登天。三元转旋瓶的构思与烧造技术,可谓奇迹,无需赘言,其中更多精妙机关,值得细细品味。


镂空转旋瓶,一般由四部分构件组成,底座、瓶腹、内瓶、器颈;三元转旋瓶,为了将三瓶合一,陶工须重新设计结构,整体共八个构件:三联底座、三联瓶腹、三个内瓶、三个器颈。再者,三件各自独立的内瓶,要如何连动:只要轻轻转动其中一瓶的颈部(内瓶与外瓶的转动方向相反),镂空瓶腹内的三个内瓶,都会跟着一并转旋。此需在瓷器结构中,加入精巧准确的机械齿轮构造,前所未闻,而且要使用陶瓷烧造而成。


镂空部分,除了瓶腹上的主要开光,瓶肩有海棠形与如意形镂雕,此不仅艰巨费工,且大大增添烧造时变形的风险;镂空开窗,让皇帝可以一觑究竟,相应地,内瓶绘画也需更完整与丰富。颈部光灿描金的夔龙耳,四面平均配置,共十二耳,更增添整体之富丽华美,也大大增加了已然高昂的制作费用。


料想当乾隆皇帝朝着开光往里看时,就像是透过御花园的窗棂朝外望,古木葱郁,交织如网,彩云弥漫,空隙间可以望见,皇家行围正在进行。此时,画面开始转动,野鹿、山羌飞奔于山林,紧追其后的是弓手快马驰骋,箭在弦上,骑士掷矛甩绳,猎犬相随,喧腾热烈,一切跃然眼前。

清乾隆早期 蓝地珐瑯彩锦上添花四时花卉纹宫碗(2200-5000万)流标

直径16.3厘米 乾隆年制」蓝料款

来源:

前中华民国国务总理许世英(1872-1964年)收藏,此后家族传承


珐琅彩宫盌,内绘花卉蔬果,色彩娇艳欲滴,外锥剔八方形锦花地,余隙画缠枝四时花卉纹,秀雅细致,展现紫禁城造办处广泛丰富的纹饰库,亦见证北京画珐琅停烧前,臻美娴熟之高技。


珐琅彩源自康熙时期,由西洋耶稣会传教士传入宫中,在帝王支持下研发烧造。宫中珐琅作御器作坊,邻近皇帝起居宫殿,可见如此烧造大业,深得皇上重视,甚至亲自参与督造。烧成后,不同于景德镇御窑厂制作的官窑瓷器,用以应付日常使用需求,珐琅彩瓷,光耀生辉,宛如掌中明珠,供帝王细细赏玩。因此,珐琅彩不存于库房,而是特别陈设于主要宫殿,如干清宫与养心殿。

十八世纪初,中西之间艺术交流蓬勃且双向,欧洲艺匠将西洋纹饰与风格传入中国,洛可可式纹饰,陆续出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工艺品上,相应地,欧洲各国开始吹起中国风;欧洲的洛可可与中国的纹饰,从此焦孟不离。

早在雍正朝以前,珐琅彩技术突飞猛进,已可以成功烧于瓷釉上。乾隆皇帝尊崇祖父康熙,亲近皇玛法犹胜皇阿玛,乾隆喜好洋匠带来的异国风格,而此刻的欧洲,宫廷装饰以洛可可风格为主流,典雅而富丽,无论是建筑装饰、壁纸、窗帘、各种织品,与各类装饰艺术,包含镜框、瓷器等。其纹饰设计往往非对称,大量使用「C」「S」形的卷叶纹,衬托娇艳奇异、世间未见的珍奇花卉,花瓣随风翻飞,蔓芽攀爬,叶片蜷缩,种种都与中式花卉纹大异其趣。

清宫珐琅彩瓷,件件独特,即使有相应之例,也非一模一样的成对之作。本宫盌外壁的西洋风格纹饰,对比盌心之中国传统纹饰,大异其趣,亦展现北京珐琅作画师掌握东西方不同风格之巧能。现知本品无类同成对者。

来源:转自网络


更新日期:2024-11-25 15:58:57  浏览次数:422次  作者:admin  【打印此页】  【关闭
用户名
评 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综合资讯 | 收藏天地 | 鉴赏乐园 | 藏趣逸文 | 会员社区 | 法律声明

清华雅集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13032893号-1 电话: 021- 58362228   技术支持:上海网站建设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275号